2 Jul 2013

語言有感

出國唸書的這段期間,
除了一開始適應英式英文之外,
很幸運的可以趁放假期間到歐洲不同國家旅行,
因為如此,讓我更深的瞭解到語言的重要性。
像是瑞士,同樣的國家有著三種官方語言:法文、德文以及義大利文;
同樣語言在不同國家也會變得不一樣,像是德國、奧地利和瑞士的德文區,
(我當然聽不出來,這是奧地利同學跟我說的)
因此理所當然,他們小孩學習的語言種類就很多,
可以涉獵到的知識範圍就會比較廣,
更不用說芬蘭和瑞典的圖書館,兒童圖書區就有各國語言的書籍了!


語言是一個工具、一種媒介,
他打該了你不同的視野,
也讓你的頭腦學習並擁有另一種思維方式。


在倫敦,雖說日常生活之中與人溝通大致上沒什麼問題,
但是真的要完全聽懂課堂的內容,
或是深入的探討一些問題,還是有障礙。
尤其是小組討論(吵架?)的時候,是非常需要良好的語言基礎,
因為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邏輯思考架構,溝通技巧也會不同;
另外,美式與英式英文除了用字遣詞的差異之外,
語調與說話方式顯示了雙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,
簡單的來說,英國人比較拐彎抹角,更不用說我不懂的英式幽默了。

我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美式英文以及日文,
所以這兩種語言和文化對於大部份的人來說不會太陌生,
而如果不陌生的語言都可以讓人感覺到差異的話,
那就不難想像其他非英語系國家,會更不同。
以前學的一點點德文和法文還記得,大概就是三歲半小孩的程度吧,
所以當在不同國家行走時,使用著不同語言其實很有趣,
與其直接用英文,倒不如想辦法看懂當地語言的菜單,
或是用僅有的字彙想辦法和他們對話,總有不同的收獲,
可能會有實質上的,但大多都是感受上的不同。

簡單來說,假如在台灣遇到一位外國遊客用中文向你詢問,
或是一位使用(不論有什麼地理位置口音)英文的遊客,
一開始你的內心反應還是會不同吧?你的回覆也可能會跟著不一樣。
所以當我去芬蘭和瑞典時會覺得有些可惜,
對他們的語言一點概念也沒有,只好都使用英文了。
另外一個有趣的經驗是六月底去法國時,遇到的一位郵局先生,
除了一開始表示我需要買明信片郵票是使用英文之外,
其餘我們的對話是,他全部用中文而我盡量用法文和中文,
他說他有台灣朋友,去年才到台灣環島24天,告訴我到過哪些地方,
郵票一張多少錢,問我需要幾張,住哪裡...等等,
而他的中文比我的法文好太多了!

如果真的要好好學習一個語言,
那不會只是How are you? 或是What's up?而已。
當然,我很慶幸自己的母語是中文,這的確是個很難的語言,
因為大部份文化背景的傳承是憑藉著語言及文字流傳下來,
所以我能夠擁有閱讀及欣賞古今文化的能力,那是多慶幸的事啊!
尤其我們學的又是繁體中文,每一個字都有他的故事,
這些故事串起我們的語言架構以及邏輯思維。
所以當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之後,那種美感還會存在、意義還會是一樣的嗎?
把文字改成簡體,那種美感還會存在、意義還會是一樣的嗎?!

剛好今天又看到這個TED Talk,
雖然沒有查證它其中的數據來源的真實性,
但可以讓人好好的思考一下我們每天所使用的語言這件事

2 comments:

  1. 真的!!
    最近接待的上司都是德國人~
    雖然英文溝通沒有問題
    但看會講德文的人就是可以更相談甚歡

    應該來學一下德文嚕~~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真厲害,還要接待上司~
      上班很辛苦,學點不一樣的東西當作是放鬆一下也不錯囉!
      p.s. 而且上次去慕尼黑看到的滿多帥哥的 哈哈哈

      Delete